我的網誌清單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行車紀錄器

更新日期:2011/07/10 00:07 記者張聖奕
既然行車記錄器對於車主而言是必備的車上設備,摒除高級車內建多組鏡頭以記錄行車時的狀況,其他車主到底該怎麼選擇一款適合自己又好用的行車記錄器呢?研勤科技行銷經理鄭維慶強調:「貴的並不一定好,便宜絕對沒好貨」。

鄭維慶指出,坊間各式各樣的行車記錄器都有,有的標榜高畫質,有的標榜內建GPS定位,也有的寫明產品內有重力感應裝置、可旋轉LCD螢幕、紅外線鏡頭等不一而足。

因此民眾選擇時常會跟買電腦一樣,看著五花八門的產品而不知如何下手。鄭維慶以自身從事行車記錄器產品開發的經驗,給本報讀者一些採購上的建議。

高解析度一定要的啦

鄭維慶表示,行車記錄器其實就是一台小型數位攝影機,只是功能簡單多了。選擇行車記錄器時,可以拍攝的解析度高低絕對是優先考慮項目。他表示,解析度一定要選擇1280x720解析度,也就是HD影像規格的產品。若是預算足夠,能夠買FullHD,也就是1920x1280的解析度行車記錄器更好。

選擇高解析度主要的原因在於許多事故發生時,必須要由微小的跡象來判定責任歸屬,要是解析度僅有640x480等級,關鍵點都是糊成一片,根本無法判定的話那麼絕對會扯不清。另外也因為車牌尺寸相對於車體而言小了許多,高解析度的影像才能清楚的分辨前方或後方車子的車牌號碼到底是多少。

LCD螢幕非有不可

「部分行車記錄器為了省成本,根本沒有螢幕,因此光靠機體上的燈號判定是否有做動,其實是很冒險的行為」鄭維慶指出。有LCD螢幕,是否可旋轉、螢幕解析度、尺寸大小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螢幕才能順利的操作行車記錄器,車主也可以透過LCD螢幕即時看到目前行車記錄器的運作情形。

鏡頭好壞關係成像品質

「行車記錄器要降低成本,採用塑膠鏡頭是必然的」,鄭維慶一語道破降低成本的關鍵因素之一。他表示,鏡頭是整個行車記錄器的「靈魂之窗」鏡頭對焦模組設計不良、採用鏡片品質粗糙,都會影響行車記錄器拍攝好的畫面品質。

另外鏡頭可拍的較度越廣越能記錄下周邊的一切。鄭維慶表示,由於行車記錄器主要功能就是拍攝車體外面駕駛者視野所及的角度,因此鏡頭角度能夠越廣越好。

鄭維慶指出,以他的了解,拍攝的角度能夠在一百度以上是最好。若是開發廠商能夠下重本,讓廣角的變形越少則越佳,只是在價位上貴是絕對免不了的。

若已經有行車記錄器,嫌角度不夠廣。修車廠老闆小徐透露一個小秘方,就是網路上找一下手機用的「廣角鏡」,買到之後將廣角鏡貼在行車記錄器的鏡頭上,也是可以增加拍攝角度的。

要有循環錄影與記憶卡

車主開車在路上,不見得是短短的幾分鐘,而可能是數小時以上,若行車記錄器沒循環錄影功能,再大記憶卡恐怕也不夠用。因此鄭維慶建議行車記錄器一定要有循環錄影功能。記憶卡滿了之後,就將前面所錄影且沒有任何狀況的影像刪除,以騰出記憶卡空間繼續錄影。

提到行車記錄器的記憶卡,本報向鄭維慶提出疑問:「內建記憶體的款式不好嗎?」鄭維慶解釋,內建記憶體不是不好,只是容量就固定沒法改變。使用外插記憶卡的機種,可以依照車主的預算購買相對應容量記憶卡。

記憶卡的讀取速度十分重要。鄭維慶表示,許多人往往買了行車記錄器,不知記憶卡也有區分等級與讀取速度,當行車記錄器買的是高解析度HD以上的產品,為了貪便宜,買到號稱高容量,但是讀取速度慢的記憶卡,拍攝的畫面往往會有「掉格」的情況。因此在記憶卡的選購上,標示CLASS4以上規格的記憶卡是最好的選擇。

耐熱、低照度清晰成像是首選

許多車主買了有紅外線的行車記錄器會發現,拿到車窗外拍攝很清楚,怎麼一裝在擋風玻璃前卻拍的亂糟糟?小徐解釋,這是因為許多車主都會在前擋風玻璃內貼上隔熱紙,隔熱紙會反射紅外線的光,導致拍攝的成果變差。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買有『低照度』鏡頭的行車記錄器」。鄭維慶表示,透過低照度的鏡頭拍攝,微弱的光線也可以拍得清楚,對於夜間駕車的行為記錄上才可以記錄的很清楚,這是購買時絕對要注意的。

夏日炎炎,很多民眾車子在太陽下一放就是幾個小時,此時車內溫度急遽上升,若是行車記錄器不耐熱的話,很快就會損壞。

GPS與重力感應有最好

有內建GPS記錄貨是重應感應啟動錄影機能,到底好還是不好?鄭維慶表示,多一分功能就是多一分錢,GPS模組要裝入小小的行車記錄器內,現階段難度比較高,但並不代表未來不行。有GPS的好處是可以記錄事故發生前車子的相對方向、速度等,可提供佐證。

至於重力感應錄影機能,主要是駕駛緊急煞車或撞擊,車子產生瞬間降速的震動,行車記錄器就開始錄影,以記錄煞車到事故發或撞擊發生之後的所有影像。但是沒有也沒關係。

為了避免緊急時候畫面沒錄到或是後續影片蓋掉了關鍵畫面,行車記錄器上最好有「緊急錄影」功能,啟動緊急錄影後就可確保緊急錄影的畫面不會被蓋掉而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